作为表达过程的结果、也作为理解和表达两个环节的总结果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文学译品。因此,主客观矛盾在文学译品中的特殊表现形式就不能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而也不能不成为文学翻译原理所要探讨的主要美学问题。这些矛盾也就是在下面列出十对矛盾:
(一)译者世界观和作者世界观的矛盾;
(二)社会真实和细节真实的矛盾;
(三)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矛盾;
(四)译者风格和作者风格的矛盾;
(五)译文艺术内容和原文艺术内容的矛盾;
(六)译文语宫形式和原文语言形式的矛盾;
(七)译文语言形式和译文艺术内容的矛盾;
(八)译文整体和细节的矛盾;
(九)译文语宫自然性和民族性的矛盾;
(十)译文时代性和历史性的矛盾。
这十对矛盾,还可以用另一种通俗的表述方式,变成十个问题。这十个问题也是对中外翻译思想史上长期争论的问题的归纳:
(一)文学译品应该反映作者的世界观,还是应该反映译者的世界观?
(二)文学译品应该着重揭示原作中生活画面的社会意义,还是应该满足于客观主义地再现这一生活画面?
(三)文学译品应该追求神似,还是应该追求形似?
(四)文学译品应该反映原作风格,还是应该具有译者的风格?
(五)文学译品应该如实地反映原作艺术意境,还是应该给这一艺术意境蒙上一层非固有的社会和审美色彩?
(六)文学译品应该采用直译方法,还是应该采用意译方法?
(七)文学译品应该“忠实而丑”,还是应该“不忠实而美”(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语)?
(八)文学译品应该忠于原作的精神实质,还是应该忠于原作的词语细节?(关于诗歌应该译成诗体还是散文的争论也属于这个问题的范围)
(九)文学译品读起来应该像原本,还是应该像译本?
(十)文学译品读起来应该像原作同时代的作品,还是应该像译者同时代的作品?
在这里还需要对第三个问题作一些解释。为什么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矛盾在这个问题中变成了神似与形似之争了呢?原来,艺术真实在原作中是由一定的语言形式固定下来的。在翻译过程中,这种艺术真实重新反映在译者的大脑中,变成失去语言形式的、赤裸裸的、理想化了的生活真实。为了使这种生活真实在译文中重新变为艺术真实,就需要在译文语言中重新赋予它一定的语言形式。这时,译者有两条途径可走。第一条途径就是,在译文语言中,模仿和复制原作语言形式,所得到的往往只是原作的躯壳和形体、而失去其韵味和精神,换句话说,就是只能达到形似:第二条途径就是,从原作艺术意境出发,参考原作语言形式,在译文语言中重新找到完美的语言形式,所得到的则是原作的韵味和精神,这就是神似。因此,在翻译实践中,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矛盾就转化为神似和形似之争。
概括来说,文学翻译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寻求主客观统一的过程。一定的社会生活的映象和作家的形象都是客观地存在于原作之中的,但是,这种客观的东西,只有经过译者头脑的加工制作,只有经过译者主观能动性的创造作用,才能在译文中重新客观化和物质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部文学翻译作品不但是作者精神活动的产物,而且也是译者精神活动的产物。因此,翻译家的主观能动性不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不可缺少的。一切企图排除译者的主观能动性的观点,都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历史上就有不少人认为,只有取消译者的一切个人因素,才能够保持客观;而保持客观,才能真实地再现原作中的艺术意境。有人甚至要求译者“抹去自己”。(注一)英国翻译理论家波斯特盖特(J.B. postgate)就说:“A translator is not a sun, but a satellite. His refulgence is borrowed; and his first duty is to make the reflexion as true and as bright as he can.”(注二)(译者不是太阳,而是卫星。他的光华是借来的,他的首要职责就是使反射的光芒尽可能不失本色,尽可能明亮。)当然,这只是一个替喻,但也说明他要求消极地客观主义地再现原作的内容。事实上,翻译家决不是镜子或月亮。翻译家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运用自己的全部创作才能,才谈得上真实地再现原作的艺术内容。
但是,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又必须适合客观地存在于原作之中的艺术意境和作家形象。因此,忽视译者的主规能动性固然会导致对表面准确的追求,使译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贫乏化,但是,过分夸大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也会导致对原作内容的任意增删和篡改。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唐朝著名画家张躁语)。这就是说,我们这一方面主张以原作艺术意境为准绳,另一方面又充分肯定主观能动性在翻译艺术中的巨大作用。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果戈理把翻译家的主观能动性比做“透明的玻璃”。他说:“翻译家的工作你是看不见的,因为它已经变成了一层透明的玻璃,透明得叫人看起来好象没有玻璃一样。”(注)这种提法是完全合乎辩证法的。翻译家的主观能动不但是一层透明的玻璃,而且是一架红外望远镜,通过这架红外望远镜,读者原来看不见的生活画面都历历在目地显现出来了。
天津翻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