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有实际翻译经验,而又工作态度严谨的翻译人员,必然体会得到,翻译的过程是迂回曲折、逐渐蜕变的。刚拿起原文落笔翻译时,思想往往受拘于原文的语法形式,译出来的文字很难通顺畅达。译完初稿后搁置一旁,经过一段时日,再拿起来看,就发觉有很多可以修改的地方,有时自己也会哑然失笑,为什么当初会译出这种不中不西、非驴非马的文字来。
译过名著《唐吉诃德传》 及《小癞子》 的名翻译家杨绛女士有一次与笔者谈起翻译的问题。她认为翻译一部文学名著,必须努力钻研许多背景资料,以极端审慎、虔诚的态度来小心从事。原作家花费无穷精力、呕心沥血的结晶,翻译者岂可大刀阔斧,随意宰割?杨绛曾经倾注全力,重译《唐吉诃德传》 ,因为她有一次出国时,在巴黎看到许多珍贵的原始资料,使她对原著又有进一步的了解,因此就逐字逐句,将全书重译一遍。
杨绛女士不但是名翻译家, 也是出色的作家, 她的名著《干校六记》 ,凡是看过的人都深受感动。杨女士自己的文笔功力深厚,翻译起来却虚怀若谷。她在重译完《唐吉诃德传》 后,写了一篇文章,称为“失败的经验”,将自己翻译的过程,每一步的演绎蜕变,一一展现出来,就仿如剖析于慢镜头下。杨女士谦逊地表示, 自己这么做, 不是要标榜自己的译文有多好,而是要历数自己曾经犯过的各种错误, 从而指出翻译的途径,是多么艰辛;而翻译者的态度,该多么的小心与谨慎!
杨绛女士这番话的确发人深省。我们在孩提时代,大都看过《唐吉诃德先生》 这本故事书,但很多人不知道原著是本严肃的文学作品。将外国的名著改头换面,节译编写,固然也可以起一部分社会功能,但总不能就此自诩为翻译家。明眼人都知道真正的翻译家是态度严谨、一丝不苟的。翻译时倘若功力不够,态度草率,再巧立名目也是无济于事的。
天津翻译公司